近水走中国信阳博物馆定格在最美的青铜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

近水/文图

我到信阳来是冲着信阳博物馆的青铜器来的。

在信阳站接我的是咱清美的同学岑克猛,他古铜色的国字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就像这个夏天盛开的花。

在咱清美的同学里,要说看青铜器,非大猛莫属。他出生在青铜器的故乡,自小跟青铜器结缘,打懂事时起,他就喜欢上了这灰不溜秋、绿了吧唧的玩意。在他的眼里,埋藏在地下的铜器是有生命的,几千年的岁月里,他的生命从来没有停止过,在青铜器出土的刹那,它的生命好像突然定格,那耀眼的色彩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定格在或厚、或薄,或青、或绿的一层皮壳里,这不是生命的终止,这是生命的定格,定格在一个最美的端口,一个最美的时刻。

第二天上午,炽烈的太阳烘烤得这座城市要冒出油来,然而,走进信阳博物馆里却像走进春天。

我和大猛像两个串门的邻居,踱着慢步,聊着闲天,来到展览大厅。

一进门,迎面是一条巨大的独木舟,这条独木舟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帮已断,底已传,但它修长的身姿,尖尖的船头,似乎在诉说着一个远古航运的美丽传说。

这是年在息县徐庄村的淮河滩上发现的,它长9.28米,宽0.78米,通高0.60米。此木舟为商代早期,距今年,是我们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船之一。

这是由一种叫母生树的树种做成的,这种树目前在河南已经绝种,只能在海南、云南等地可以找到少量。

穿过远古石器、骨器等文物,来到殷商之息的青铜器展示区,一到这个展区,大猛好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般,打开话夹子说个不停。

你看这个父乙息鼎,是典型的商代铜鼎,直耳,尖唇宽沿,圆腹分裆,柱足,腹部分三组饕餮纹,底衬云雷纹,你看它的肚子里铸有铭文,对,白色的,那是为了看得清楚抹的滑石粉,那个铭文是一个“息字”。

你看这个是“夔纹提粱卣”,商代晚期,呈椭圆形,圈足,绳索状提粱。颈部饰三角蕉叶纹,肩饰两组夔纹,中间兽头隔开。盖上有蘑菇状钮,盖顶饰夔纹。纹底髹黑漆,云雷纹衬底。

这是件商代的盛酒器,刚出土时,卣内有黑色液体,闻之有酒香,经炭14测定,该液体含有甲酸、乙脂类的酒类分子,年前的酒啊,这是最“陈的酒”了,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我笑着插了一句,用它来调咱们的茅台酒,那就不是三十年五十年的窖藏了,是三千年,那不是要卖出天价来。

大猛也笑了,近水你不愧酒仙,三千年的酒你也想喝,早封存起来了,看也看不到。

我们接着往前走。

近水你看这个提粱鸮卣,也是商代晚期的作品,器身呈圆形,体身鸮枭相背,腹饰四组鸱鸮卷尾纹。绳索状提粱,盖饰两组鸱鸮首,盖顶蘑菇状钮。

这是典型的水坑出土的青铜器。信阳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湿度和土壤酸碱度与南北方都不一样,这种特质使得信阳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色独特。

你看他它,刚出土的时候通体碧绿,接触空气后,慢慢变成今天的黄绿色,像玉雕成的。你来看他,似乎看不到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好像上了黄绿色的漆一样,晶莹如新。这种颜色就是典型的翡翠瓜皮绿,开始出来的时候,北方的收藏家打死都不相信是出土的,总是认为是仿制品,当他们在博物馆见到这种青铜器才彻底心服口服。

青铜器数千年埋藏在土里,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层,这层氧化层慢慢变成了它绿色的外衣,保护着它。一旦我们把这层外衣敲掉,他很快也就毁坏了,所以,青铜器出土后的清理工作也是一件技术活,要细心、耐心加科学。

大猛就像大多文管部门的技术人员一样,对青铜器充满着感情。

我们接着往下走,看了息己爵,喝酒的杯子;乙息觚,盛酒器;饕餮纹斝,盛酒器;象纹甗,饪食器;圆圈纹大口尊,盛酒器;还有息戈;蝉纹矛;铜剑;兽面纹钺;云雷纹胡戈……

大猛真是个青铜器的专家,他一路走着给我讲述,如数家珍。

我们在一件叫“箕”的器物面前停了下来。这是谁家的簸箕啊?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的生活用具,这种造型的簸箕现在还在用,如果那时候申请了专利,到现在该赚多少钱啊?

我们终于见到了最美的青铜器了,它就是叫“父丁”卣的西周时期的盛酒器,年信阳市浉河区出土,通高24.7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16厘。

通体发亮,呈翡翠碧绿色,造型极其美观。

侈口椭圆腹,束颈圈足。提粱两端饰兽首,身饰单体夔纹。颈饰整牛纹,中部有牛头系钮。腹饰目纹和四瓣花纹,还有四个菱形突起。圈足外饰夔龙纹,夔头在中部突起。

器底有铭文“口父丁”。

这样的器形十分罕见,全国仅此一件,被称为“西周第一牛”。

“父丁”卣埋藏在地下数千年,受周围各种化学物质慢慢侵蚀,在表层形成了一层碧绿的氧化膜,通体光亮,晶莹如玉。

我概叹铸造师的妙手天成,概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就出这么神奇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深深埋藏在地下,继续着它生命的长度……

他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我虽然最后走完了博物馆,又看了民俗展、茶文化展等,但是,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在那琳琅满目、美丽如花的青铜器里。

信阳,不虚此行。

信阳博物馆,不虚此行。

(近水,名杨评号近水,安徽颍上人,毕业于安徽师大、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文、新闻、书画创作、艺术品鉴定专业,作家、诗人、书法家、旅行家、艺术品鉴定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