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平夜君成墓被意外挖掘,墓中出现诸多少女骨架,证实了三大问题
考古专家对平夜君成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墓中出现诸多少女骨架,年龄仅在20岁左右,少女的遭遇看出封建社会的残忍制度。而平夜君成墓的出现也直接证实了三大问题,那么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探寻这座隐藏千年的古墓秘密。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至少有20个朝代都在这里建都。据悉,在距离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5公里的西北方向,有一处村庄叫做李桥镇葛陵村,在这里有一座长60米、高15米的土堆,里面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在年,葛陵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活动,这座规模宏大的土堆被推平了。而到了90年代初期,因为当地要建造窑厂烧砖,于是就在原本的土堆处挖掘土壤,没成想却挖出了一个大坑,这个大坑底下就是平夜君的墓葬。那么,考古专家在这座古墓里有什么发现呢?
在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抵达现场考察,当即决定要对这座大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墓穴的入口距离棺椁顶部5.6米深,距离墓穴底部9.6米,在墓坑的四周还设置了7层土台阶,其宽度与高度都设置成0.8米,阶梯的坡度大概在10度左右。
这些阶梯看起来非常平整,而且还可以在台阶上看到芦苇席子铺过的痕迹。古墓内部用作填充的土壤都呈现出红褐色,这是比较常见的五花土。这种土壤比较细腻,而且结构比较紧密,经过层层夯打之后会变得更加结实。在填土层内,考古专家们发掘出大量木锹、竹筐等工具,极有可能已经被盗墓贼“光顾”了。
古墓的整体形状以“亚”字呈现,主要分为内椁与外椁,都是用方木堆砌或者是木板套接而成。古墓的外椁设置了4个棺椁,分别设置在东、南、西、北等四个方向,用长方形方木构筑而成墓室随着时间变迁已出现坍塌现象。
在清理墓室的时候,考古专家从其中发现了7处盗洞,其中最严重的一处盗洞在南椁室的南侧。盗墓贼将南椁室的长方形方木打出一个大洞,盗墓贼从这里进入后又从此打通进入到西椁室的通道,不过从大洞的痕迹来看,盗墓贼这个举动似乎没有成功。
从古墓中发现的钱币来推断,这座古墓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而且盗墓时间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东汉时期。从清理的结果来看,古墓被盗取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有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或带有当时社会文化的陪葬物都已经被盗走。
在外椁的4个椁室中,只有南椁室的陪葬品保存完整度比较高,另外就是在西椁室内发现的7具人骨架以及少量的玉器装饰品。从研究结果来看,7具人骨架均为女性,很有可能是墓主人身前的侍女,年龄都只有20岁左右。
在南椁室内,考古专家发现了很多与兵器、车马等有关的文物,比如青铜器、竹木器、金、玉、皮革、陶、剑、戈、戈戟、箭镞等。在部分戈、戈戟上面,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不少铭文,记录了这些冥器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意义。
除了这些兵器之外,也有不少玉器装饰品,比如玉璧、玉璜、紫晶、水晶扣、汉白玉俑等。其中皮革制品主要有马甲、人甲等,不过基本上已经被盗墓贼毁坏的差不多。在古墓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随葬品,叫做鹿角器,也就是用鹿角雕刻而成的器具。
在出土的戈戟上,考古专家发现了铭文“平夜君成之用戟”,在竹木简上面的内容中多次发现了“小臣成”,因此推断出此处墓葬的主人是平夜君成。此人是楚国封君,与楚王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所谓平夜,其实就是指“平舆”,在《汉书·地理志》有详细的记载。记载中的平舆县地处汝南郡,在楚国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平夜君的封地,所以也可以把平夜君叫做平舆君。
在出土的竹简上面,考古专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古代丰富的祭祀活动,甚至还详细记录了祭祀的对象,比如楚文王、楚昭王、楚惠王、平夜文君、平夜子西等。考古专家们认为,竹简上所记载之人可能是平夜君的先人,但是并没有实际证据证明。
通过对平夜君成墓的发掘,证实了3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古籍中记载的出现盗墓的时间完全正确;第二个便是殉葬制度的流行,即便是到楚国时期,殉葬制度也依然流行,尤其是利用年轻女性作为殉葬品更是不少见;第三个问题就是畸形的审美观在楚国时期就已经盛行,从在古墓中发现的一位额头变形的女性遗骸就能够说明。
总而言之,平夜君成墓的出土,解开了战国时期的风雨,同时也验证了封建王朝君主们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