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书论之技术不等于艺术纯文字深度

《卖油翁》里讲了一个道理: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的境界。

这是一个实用工种,可以在长期练习中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物质文明领域的才能,几乎全都是技术,这一点没有多少异议。蓝翔技校开设众多专业,也以“技校”为名,口号是“某某技术哪家强”。

而在精神文明领域,“技术”则很容易和“艺术”混杂在一起,特别是书画方面。

比如说农村殡葬行业用品纸人纸马等,还比如书画领域的工笔画,只要勤于练习,技术足够熟练,也会有相应的成就,表现为加工速度快,且作品整齐划一,美观大方。

一旦产生美感,人们就会有一个误解,以为这就是艺术。

笔者撰写这篇小文,是想以书画为例,从技术和艺术的属性入手,厘清二者的概念,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参考。

1.技术的概念

技术是一种改造自然或自身的技巧、能力。

世界上总有大量的工作,是不需要花费心思的,例如去农田里干农活,去工厂流水线上做工,去饭店当厨师,去一家网络公司敲代码。

上述四份工作,分别代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

这些工作,只要有技能,对生产资料和生产工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可以胜任。

如果一定要做个界定,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标准来分析。

首先,不需要进行感性思维。

不需要感情的投入,不需要感性的思维,不需要灵感与文化积淀,认真学就能学会,学会就能用,没有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再深入一层来说,比如说农村红白喜事时请的锁呐队,也是一种技术。虽然吹锁呐需要对音乐基本知识有一个积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需要在音符的变幻中从容游走,且以一种摇头晃脑的姿态来体现出对音乐的享受,但是其艺术含量极低,仍称不上是艺术。

其次,有标准、有极致,追求整齐划一。

有标准,就不得自由发挥,这也是机器取代人工的先决条件。所有的机器都是在指令下做出完全整齐划一的举动,以追求理论上的极致效果。

凡是存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严格的验收标准的产业,都只是技术。

所有用各种要求、条件来做限制的劳动,本质上都有悖于人的自由意志。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被禁锢,但是出于改造自然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养活自己,所以不得不在田间劳作,在流水线上、在写字楼的一个又一个工位上辛勤劳动,去追求最佳的劳动成果。

再次,能被机器所取代。

农业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富士康工厂里的机器人也越来越多,在第三产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唯独第四产业,仍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来敲代码,好像是机器不可替代,但是这一类人所做的工作,本质上仍是技术,因为敲代码的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技术员,都是理性思维。随着科技的发展,IT行业的工作效率也在持续提升,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昭示着第四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所有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都仰赖技术的进步。而精神文明的世界,则必须由另外一个层面的成果来构建,那就是——艺术。

2.书画领域的技术

书法与绘画,一直被认定为精神文明的结晶。

所有的书画作品,都能给人带来直观的美感,也就是说,此类作品都有着一定的艺术含量,但最主要的属性,却很有可能只是技术。

下面我们就按上述三个标准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是否需要感性思维?

清代大臣为了方便皇帝批阅奏章,就统一写成馆阁体,每个字都非常规范而板正,字的大小、行距完全一样,同一个字无论出现多少次,也都是同一个姿态,那么,这样的字在书写的时候,就不需要感性的思维,只需沿着固定的书写规则逐字写下去,写字就是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一种简单的重复。

清代名臣刘墉曾把自己的三个小妾都培养成了足可为自己代笔的高手,练习的就是馆阁体,因为不需要思想,且有着严格的书写规范,所以自然可以熟能生巧。但是这三个小妾从未在书法史上留名,足见其作品无论写得多么漂亮,都谈不上书法艺术,而仅仅是一门写字的技术。

做画也是如此,学院派的画家临摹古人作品,或者是画人物素描,也只是根据一定的规则来画,哪根线条应该怎么延伸,如何突显素描作品的明与暗,都有一定技巧,只要勤加练习,就能熟练地掌握这一技巧,做画也就成了一个体力活,甚至可以一边听相声,一边作画,所谓“胸有成竹”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境界。

其次,是否有标准、有极致,追求整齐划一。

如前文分析,馆阁体也好,写实的素描作品也好,都有着一个创作标准。

馆阁体追求横平竖直,标准的方块字,不偏不倚,整齐划一;素描求像,画作越接近现实越好,其极致就是现实中的人或静物,就算画到纤毫毕呈,也无法逾越数码相机的效果。

对某一物品轮廓的勾勒,是一种技术,经过长期的练习就能做到惟妙惟肖。例如雕刻,再杰出的高手,其头衔“雕刻工艺美术大师”里,都少不了一个“工”字,意思是,只要勤加练习,只要用花工夫,就能做好。绘画艺术也并非单纯的线条与色块的组合,如果仅是勾勒出线条,再填充颜色,就算画成工笔画或界画,也依然是“工”为主,以“艺”为次。

第三,是否能够被机器取代。

据说现在的机器人可以完成记者的工作,撰写新闻稿,但是机器人永远写不出优秀的诗歌。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划分,那么新闻稿写作就是一项有着严格的“六要素”规定的技术工种,而写诗则是一项艺术工种。

中国古代就有了发达的印刷业,宋代的活版印刷技术更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既然馆阁体追求的是整齐划一,只追求漂亮的外形,不追求文字的内涵及气韵,那么,就算馆阁体写得再熟练的人,也比不上印刷术。所以,只要是被书写规范严格框定起来的毛笔字,都可以用印刷技术取代人工书写。

至于绘画,当照相技术普及以后,所以求直求像的绘画派别,都远不及照相机来得准确、高效。借助软件的功能,人们可以轻松地把一张普通照片变成素描,对光影的处理与明暗的把握都相当到位。

由此可知,技术是一种体力劳动,在长期的锻炼中会变得娴熟、流畅而高效。

放之于物质文明,可以追求更高的物质产出,放之于精神文明,则至多是一个载体,如同承载了文字的笔墨,其本身因可批量复制,因缺少情感与思想,而不具备相应的艺术成分,所以仍是一种技术。

3.书画领域的艺术

艺术的概念非常庞杂,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在于:需要灵魂的参与,仅此一项,就和机器可以完成的工作区别开来。

如果说求真求像的绘画技术是在追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客观事物,是对现实生活场景最忠实的反映、记录与再现,那么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升华、提炼,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其在如下三个方面有着灵魂与外界的交融,有着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一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传承与运用。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含蓄之美。对照写作来讲,“白描”是一种技术,而“夸张”则是一种修辞艺术。机器人可以准确探知雪下得有多大,雪花直径是多少,却永远写不出“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浪漫的诗句。

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合而不同”,所以在一幅书法作品里,如果出现同一个字,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使作品不至于呆板。再例如,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阴阳理论”运用于书画中,可协调点划之间的关系,以及笔与墨的关系。在山水画中,往往会让山岭连绵不绝,不会一览无余,以追求含蓄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讲究画面整体的和谐,以及似是而非的朦胧感。例如黄宾虹的作品,山石与树木的交错,浑然一体,就符合了中国哲学思想,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趣味。

二是在美学基础上的创新。

美蕴含在生活中某些不经意的瞬间,将自然之美提炼、转化为自然之美,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在漫长的文化演进过程中,普通的意像,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在文学领域,提到“折柳”则必是送别之意,提到莼鲈之思,就是代指思乡之情。在出塞诗里,不必讲行军的艰难与战斗生活的豪迈,只一句“大雪满刀弓”,意境全出。虽然没有修饰的辞藻,但是诗人在意像的选取上却颇费了心思,也就有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而在书画领域,每种意像也都有着固定的内涵指向,比如牡丹代表富贵,竹菊梅兰可用于抒发文人或隐逸之情。

以书法为例,好的书法追求“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的艺术效果,而非千篇一律的馆阁体。书法是一种抽象的线条造型艺术,在点划之间,所追求和展现的是自然之美。自然之美的难得与可贵之处,就在于其线条的从容、放松、自在。好的书法艺术,写出来的字外形已经是次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通过线条来展现书写者的精神状态与哲学思想,例如徐渭的书法作品,线条的走向都非常舒缓、自然,笔法的运用没有丝毫造作犹疑。

如前文所述,求真求像的写实画法,因其有极致,而丧失了艺术发挥的空间,且无法超越照相机拍照的效果,所以艺术含量不高。

而写意的作品,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与提升,例如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空》和真实场景有了很大差别,却在作品中蕴藏了画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与艺术美感,这样的作品才可称得上是艺术作品。再比如黄宾虹以积墨法画出的山水画,“五笔七墨法”的运用,层层积染的画法,使墨浓而不死,从而呈现出万千气象,虽然和真实的山水景色不同,但是却恰好展现了画家的胸中丘壑,作品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经得起反复鉴赏。

三是对创作者情感的寄托与渲泻,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投射。

人的思想、情绪、境遇都在不断变化,在特定时段的创作环境也是一种孤本。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就是在张继落第后,夜宿枫桥时写出来的,离开那个特定的环境,没有内心的失落与忧伤,就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了。

再比如颜真卿的《祭侄儿稿》,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枯笔迭出,足见其书写时悲愤交加,已顾不上及时醮墨,却更显苍劲流畅之意蕴,英风烈气见于笔端,遂成绝响。

绘画也是如此,艺术创作绝非在心如止水的状态下进行,而是有一种内在的气韵,“艺”的成分远超“工”的成分,画出来的作品才可成为诠释内心精神状态的孤本。

例如毕加索的《呐喊》,以一系列破碎的意像重新组合起来,用以激发人们潜意识里的思想状态。

小结

技术强调规则,而艺术强调心性的发挥,技术强调制作,而艺术强调创作,两者是天然背离的。由此可知,书画作品有“技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属性区别。

在书法领域,艺术含量最低的,当属小篆,因其笔画粗细、线条走向、字形都完全一致,有着极为森严的法度,所以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楷书次之,楷书有了线条粗细的变化,但结字方式仍非常严谨,发挥空间有限。最能彰显艺术水准的,当属草书。

在绘画领域,从画法来说,求真求像的素描、工笔画、界画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追求的极致相当明确,艺术含量极低;从题材方面来说,道释画、宣传画因其有了固定的感情倾向,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也只是“技术作品”。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本质是一幅市井风情画,虽然其文化、考古价值非常高,但整体艺术价值却比较有限。

技术与艺术的区别,汇总如下:

技术有严格的规范,有追求的极致;艺术需要自由的发挥,没有极致。

技术可以熟能生巧,不需要灵感与思想;艺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但最重要的是创作的灵感。

技术可以批量复制与生产;艺术无法批量生产,是一种孤本。

技术解决的是美观、实用和效率的问题;而艺术满足的是精神层面的完美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授毛笔字书写技巧、素描画或工笔画绘画技巧的培训学校,本质上都是在做技术培训,而非艺术培训。

当然,艺术需要技术功底做基础,当艺术含量远高于技术,才可称得上是艺术。

本文根据大愚先生口述整理而成,并不直接代表大愚本人之观点。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新领域;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