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千百年来,我们在山水中悟天地人生、感宇宙万物。静观瓷器上的山水,我们也会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那浓重求实、轻淡化虚的康熙青花山水,常引人沉醉。但是,我们要知道,想要在瓷上绘山画水,并营造出此般意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大罐故宫博物院藏瓷上的山水意境,竟来得这般晚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便有所发展,顾恺之所绘《洛神图》中“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洛神身姿窈窕回首,与曹植款款对视于洛水畔。但瓷上山水却是到六百年后的元青花上,才稍显其貌,当时的山水为人物图背景,寥寥几笔,十分简略。鬼谷子青花大罐明时早中期,出现了一些山水亭台楼阁、海浪仙山,数量很少且绘法仍不成熟,仅仅是单线的勾画、填充。到了明晚期,充斥着文人气息的山水出现了在瓷器上,让人眼前一亮,这得利于民窑的迅速发展,制瓷艺人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瓷器官样,灵活借鉴当时文人画家的笔墨,在坚硬的瓷器上描山绘水,如此,文人士大夫也能在这片山水间寄托情思,寻得一片安宁。由此开始,山水终于在瓷器上大放异彩,并在康熙时期达到了巅峰。“四王”影响下的康熙山水”四王”,是康熙时互为亲友的四位王姓画家,分别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他们绘画技法功力深厚,在清代画坛占主流地位,也因此对康熙青花山水瓷画艺术风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四王”对康熙青花山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纹样仿古。这四位画家深受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影响,画风崇古。董其昌为明末文人画家,所画山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康熙帝也很是欣赏,收藏有大量他的画作,甚至还亲自模仿其书法作品。董其昌将艺术比作禅宗,“以淡为宗,笔墨至上”,此类南宗山水墨画在清代由民间步入正统,在江南青山绿水中孕育出的“四王”,是董其昌众多追随者中表现最为优秀者,也因此受到了康熙帝的褒奖和赞扬。清康熙青花山水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他们山水中的“日西临暮,宛然古人”,被制瓷匠人原原本本的复制下来,近水鳞波静谧,远山起伏跌宕,树木茂盛错落,人物怡然自得,这是一种复古山水美学,远近、虚实拿捏无遗漏之笔,极重意境之美。清王鉴《仿董其昌山水轴》故宫博物院藏另一方面在于西法渗透。康熙时期,一大批西洋画家进入宫廷,西方油画所注重的明暗、层次,被宫廷画家们习得,如王翚的《康熙南巡图》中就融入了西画技法。而为了更好的表现“四王”山水的笔墨多变,让瓷上山水拥有同样的层次感,康熙青花“分水”技法实现大飞跃,墨色五分,由头浓至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产生出不同的色阶,从而使远近山峦层层推进,浓重求实,轻淡化虚,山石中间常留白,凸显出立体感。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盖缸 故宫博物院藏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四王”的山水画作中,他们惯常将画中人、丘壑左右挪移,其他不改变,康熙青花山水似乎也学到了这点,我们常看见许多康熙青花器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但画里的人一会在水这一边,一会跑到了另一山坡上。本次域鉴北京官方保真-寶文堂和白云龙专场中,一只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笔海值得各位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