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长江入海,百舸争流。由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组织的“年度水上搜救综合演习”在长江口举行。此次演习动用船艇35艘、无人机3架、直升机1架,是江苏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演练。引人注目的是,国内首次采用搜救无人艇参与,它由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大学共同研制。
无人艇救援属创新探索。为满足恶劣海况下快速搜救需求,该艇研制借鉴了国外高速艇艇型并进行优化,具有较好的耐波性,可在5级海况下安全航行。实艇试验表明,静水航速达到40节,在3级海况下航速可达30节以上,比国内同型小艇有较大优势。艇体采用夹心复合材料,在抗拉、抗冲击方面,比普通玻璃钢艇性能提升50%。经中国船级社碰撞试验后无损坏。
自主搜救对船舶操纵性、感知和控制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该艇配置导航雷达、激光雷达、红外摄像、AIS船舶识别系统、北斗/GPS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等多源传感器和导航定位设备。采用多路超短波、4G通信。艇上安装侧推,陀螺稳定仪。采用多台计算机冗余控制。系统集成度和技术难度相比常规无人艇都是个跨越。
此次搜救演练的成功举行,充分验证了无人艇搜救的可行性。第一时间到达海难事故现场,快速完成搜救,对于人员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速无人艇可快速抵达、快速撤离,可一次救助多人,高强度反复使用;可对缺乏自救能力的人员,比如老人儿童、昏迷状态人员实施救助。特别是海况复杂或是火灾等危险环境,有人船舶不能抵近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无人艇还可执行对海难、洪涝灾害区域不间断巡逻、实时救助的任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图为无人艇成功救起落水人员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海兰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公司在深化拓展智能船舶,以及“海空天一体化”海洋立体观监测网研究应用的同时,正集中力量开展海洋水下数据舱、海底数据中心(IDC)技术攻关,夯实智慧海洋和绿色节能利用海洋资源的科技基础。天海防务集团公司强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制造主业,逆势而上,近期完成了LNG动力干货船、海上风电作业平台等重要订单签署。
此次救助无人艇的研制,将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智能航海领域的实力,为后续全面开展海洋机器人系统研发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