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水泥,为啥明城墙能600年屹立不

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是明太祖朱元璋命人建造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历经28年才建造完成。

它不仅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按时间来算,明城墙建造以来,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虽然途中经过了一定的修缮,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模样。

我们不禁在想,在当时科技落后、材料缺乏的时代,究竟是用了何种建造方法、搭配哪种建筑材料才能使如此规模的城墙历经百年屹立不倒呢?

据专家考究,明城墙所用材料,我们现代人都不舍得用。

朱元璋起兵称帝,建造城墙以防后患

说到明城墙,就不得不提到下令建造它的人。明城墙始建于年,竣工于年,总共花费了28年的时间才完工。

动用了约28万的民工,涉及全国1部、3卫、5省、37府、州县,约3.5亿块城砖,最终形成了明城墙四重城垣的格局。

朱元璋起义之后,凭借头脑灵活、骁勇善战,深得人心。在年的时候,他攻下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

虽然朱元璋拥有约十万的兵力,但毕竟起义时间较短,占用的城池很少,当时四面受敌,情况不容乐观。此时,朱元璋下属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谋略。

建议朱元璋先建造一道坚固的防线,以此为据点,主动出兵,逐一击破,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明城墙的建造初衷是为了军事防御,所以明城墙的营造与以往城墙营造一律采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不同,它的建造基础是以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为雏形,按照地理山脉、水系的走向进行建构。

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最终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当时有许多人也曾用文字来描述明城墙的规模之大。据记载,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曾说:“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

并且还在自己撰写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有两个人分别从明城墙的相反方向骑马相对而行,最终碰到一起时,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从中可以窥见南京明城墙规模之大。

费时费力,28年终于竣工

明城墙的建造总共历经四期工程,从年开始,到年结束,耗时28年之久。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尽快地修建好城墙作为军事防御基地,挑选了优良的工匠与民工,替他建造城墙,人员范围波及一百多个州县。

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重城垣构成。

年,南京明城墙四重城垣全部完工。

本来只有三期工程,按照计划,到年12月的时候,明城墙已经全部完成了。但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部下大臣及皇子登钟山,登高望远,并以此来观察整个南京城的地貌与形胜。

在观望的过程中,皇四子也是后来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潜在担忧。并且,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对都城防守极为不利。

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之缺憾,这便有了明城墙的第四期工程。

特殊用料,虽经百年,依然坚固

明城墙能够历经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其中必有其特殊之处。据相关学者考究,与城墙的地基、墙体用料、建造方式以及后期防水防灾措施精良有关。

常言道,任何工程建筑都要先打好地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明城墙位于今天的南京,南京地处南方,降水量充沛。而当时城墙的选址地段,或地势崎岖,或平坦如原,或低洼松软。

因此为了保证有一个扎实的地基,施工者就按照地势的走向与形状搭建地基。

地势崎岖就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平坦位置上铺巨石为基,再填充其他建筑物;低洼巨坑地段,则通过打下多根10余米长的木桩,再在木桩上面铺设木排的方式来缓冲城墙压力。

而用来打地基的石头,每块一般重20余斤,最大的每块重达千余斤。正是有了如此牢固的地基,才能承担起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的墙体。

试想,如果缺少扎实的地基,恐怕难以负担起如此沉重的墙体。有一个扎实的地基只是保证城墙底部不塌陷,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

城墙本身的建造也是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墙体的用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工程建造离不开水泥的作用,水泥作为一种胶着用料,可以使砖块充分地粘合在一起,起到稳固墙体的作用。但是在明朝时期,还没有出现水泥。

不过古人有古人的智慧,为了打造出坚固的墙体,工人们根据城墙所处地段的差异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且在墙体粘合方面也是采取了最恰当的用料。

有的使用花岗岩有的使用石灰岩,再辅助夯土等材料。此外还采用糯米汁混合石灰来粘合墙体。

糯米粉具有粘度大、易糊化且稳定性好等特点,所以被用来作为粘合砖块的最优选择。

除了粘合性好之外,糯米营养成分极高,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

不仅可以用来制作米饭、粥类等食物,而且还可以用来发酵酒。黄酒、稠酒、甜酒是我国传统糯米的发酵饮品,以风味醇厚和营养健康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糯米的营养价值极高以及用途的广泛,所以即使糯米在墙体建造中具有超强的粘合力,现代人也舍得用在建筑上。

其实就连当时,粮食匮乏的古代,普通人也是不舍得将其用在房屋的建造上,只不过为了呈现更好的工事防御效果,所以不可避免要使用糯米来作为墙体用料。

除了前期的精良建造,明城墙在预防后期排水防灾方面,也是做了极好的应对措施。这才有了明城墙经过六百多年的天灾人祸,仍然屹立不倒。

这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打好基础,用对方法与材料,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