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改水造地服务人塌陷包袱变

白癜风注意什么 http://m.39.net/pf/a_4609706.html

  

  安徽省淮北市举办第三届南湖捕捞节。万善朝摄

  5月25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3频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特别节目《今日中国》,以直播连线的方式聚焦安徽省淮北市朔西湖生态治理华丽蝶变,时长近7分钟。

  就在20多天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5分56秒时长讲述运河文化的淮北故事。

  短短一个月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地两次选择了淮北。

  其实,淮北市的相山风景区、南湖湿地公园、四季榴园、黄里杏花景区等生态美景都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频频亮相。

  此时,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也在淮北市加紧筹备。为什么会选择淮北市?是被这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打动,是被这里一幅幅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所征服。

  这样一座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城市,似乎很难跟这些数字有联系:建市6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采煤沉陷土地41.6万亩。

  这样一座涅槃重生的城市,真得跟这些数字有联系:累计综合治理沉陷地20.6万亩,治理率为50%;投入治理资金近多亿元,妥善解决27.6万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抽象的数字背后有生动的故事:安徽省淮北市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水、地、人”大文章,塌陷区经过综合治理变“包袱”为财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路。

  做精“保护水”的文章:

  塌陷水域凤凰涅槃

  初夏的淮北市,省级体育生态公园——南湖湿地公园里,一步一景。

  5月23日上午,68岁的杨大爷和老伴带着小孙子在湖边散步。“这片水域是淮北杨庄煤矿开采塌陷形成的,那时候啊,除了水坑就是荒草废滩!”

  如今,南湖湿地公园是淮北人锻炼休闲的好去处,是游人青睐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更是采煤塌陷地“深改湖”后变废为宝的代表作。

  面对塌陷之殇,从上世纪80年代起,淮北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一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艰难探索。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淮北市的采煤塌陷区治理经验,被世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广泛借鉴。

  除了南湖和正在建设的朔西湖,“深改湖”还打造了绿金湖、碳谷湖、乾隆湖等生态公园;“浅造田”则让约8万亩沉陷土地重新变成沃土良田;“不深不浅种藕莲”让约3.4万亩沉陷废弃地变成“聚宝盆”。

  值得一提的是绿金湖治理项目。不仅治理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投资,项目完美收官后还被列入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据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宏新介绍,这个项目采用PPP模式融资22.3亿元。治理后,形成面积1.16万亩、总蓄水库容万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库,恢复土地2.45万亩,沿湖周边土地潜在价值约—亿元。

  塌陷水域治理仅是棋局的一步而已。“一湖”通“百湖”的大戏开演之前,淮北市把握大势、登高望远,坚持规划引领,在修编全域规划的基础上,先后编制《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主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闸河煤田中心塌陷区生态经济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和《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依托各处塌陷水域治理,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全域化推进,城市或乡村,处处皆风景。

  “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捕捞节、赛龙舟、环湖长跑、冬泳公开赛……一年四季,碧水映照的生动表情,就是淮北人幸福日子的缩影。

  做足“利用地”的文章:

  妙手回春填充造地

  5月22日上午,陶铝产业园二期内陶铝新材料活塞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陶铝产业已经成为淮北市“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陶铝产业园所在的淮北市高新区龙湖项目区,就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充填造地而成,近10平方公里的园区已经入驻60余家企业。

  塌陷土地上的奇迹还有很多。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高达97米的21层现代化办公大楼已成为淮北城区的新地标。

  谁又能想到,这座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居然是在淮北相城煤矿采空区上建成的。它填补了国内煤矿老采空区上方建设高层建筑物的空白,荣获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这座大楼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淮北矿业集团资源环保部负责人认为,注浆充填方式进行超前治理,彻底解决采煤塌陷地不能建设高层建筑的难题。

  这不是个例。淮北临涣煤矿采用超高水材料充填技术,减少采煤沉陷地近亩;淮北刘东煤矿使用由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料,经搅拌混合成膏体充填采空区,在不搬迁村庄情况下实现高效安全开采,节约搬迁村庄资金达2.2亿元。

  淮北市曾因长期煤炭开采资源锐减、生态被破坏,特别是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分布广,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

  经过多年探索,淮北市按照“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治理可利用土地,恢复生态环境,破解治理和开发难题,形成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一半山水一半城,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近年来,淮北市通过复垦整地、填充造地、生态修地等创新举措,持之以恒地治理采煤塌陷区,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生动样本。

  做优“服务人”的文章,

  以人为本建新家

  5月22日上午11点,淮北市相山区任圩街道办事处仁和小区居民李伟老两口烧了一桌好菜给孙子过生日,就等着附近企业上班的儿子儿媳回家吃饭。提起当年搬迁,李大爷说:“记得很清楚,年开始入住。”

  仁和小区是淮北市历史上、也是全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史上集中动迁人口最多、投资最大的搬迁工程。

  栋居民楼的1.2万名居民,来自淮北市相山区光明、代庄、新星等塌陷村庄。他们曾经的家,如今多塌陷为片片湖泊,装点着淮北市半城山色、半城水韵的景致。

  建市60多年来,淮北市累计生产原煤11亿吨。为了给国家建设贡献能源,煤矿工人挥汗拼搏发掘乌金;为了城市美好未来,压煤村庄村民牺牲自我舍弃小家。

  “切实保护好人民的利益”,历届淮北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等十余项政策规定,逐步实现先搬先采、统一规划,并对村庄搬迁补偿与安置作出明确规定。

  治理需要钱,搬迁也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呢?

  “市属国企引领投资、区属国企充分进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统筹安排国有资源和资金资产、依法依规注入采煤沉陷区治理市场主体。”……经过多年摸索,淮北市在推行市场化运作道路上积累大量经验、并坚持不断完善。

  其中,以国家和省级矿山地质环境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为支持,带动市级财政投入20多亿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40多亿元。

  “摸着石头过河”的搬迁安置过程中,选址、征地、搬迁曾是让人头疼的“三大难”,不能压覆矿产资源,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压占基本农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可供选择的新村址越来越少,选址越来越难。”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同志回忆道。

  无论多难,淮北市坚持以人为本建新村、做优“服务人”的文章。如城市社区型,相山区近郊光明、代庄等6个沉陷村庄,投资约5.7亿元,安置群众1.2万人。如依镇建村型,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统一规划新村,投资8.5亿元,建成51万平方米的多层住宅楼栋,安置5个行政村1.8万村民。

  依托煤矿基础设施,将塌陷村庄搬迁向矿区集中;依托中心村划定搬迁区域,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根据搬迁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村民诉求,搬迁群众住进新家、开始新的生活。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程,总是对应着一家一户的小幸福。年,淮北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8.3%。

  新发展阶段,淮北市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演绎更加生动的转型故事,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叶中华通讯员黄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