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守护者续写历史文脉
——柳州市推动古树保护践行生态理念系列报道之二
技术人员为樟树做“手术”。全媒体记者覃科摄
位于柳北区江湾村的这棵古树树龄年。全媒体记者覃科摄
古树复壮,就像给老人看病。
2月14日,在柳北区沙塘镇江湾村,一株百年老树生病了,村民十分着急,有空就到树底转,直到村里来了位古树“医生”,他们悬着的心才落地,并自觉挪车给“医生”留出了为树“手术”的位置。
古树“医生”为古树治病,古树专家宣传保护条例……每一株古树的茁壮成长,背后或许都有人在默默守护。近日,记者走近古树守护者聆听他们的护树故事。
古树“医生”:用科学撑起“保护伞”
“吱吱吱”……2月14日,柳北区沙塘镇江湾村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手术”:古树“医生”正利索地用电钻清理腐烂的树洞……接受“手术”的是一株有年树龄的香樟树。
来自广西锦鹤名木古树保护有限公司的古树“医生”蒋权介绍,这株古树树龄长,加之长期受雨水侵蚀,树干出现了腐烂、空洞的情况。蒋权有6年的古树修复经验,他每年要给多株古树治病。
古树保护中,树洞修复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修复现场,技术人员在蒋权的指导下,爬上约3米高的铁架进行高空作业,他们背包里装有电钻、毛刷、护目镜、剪刀等16种经过改造的工具。给古树“治疗”时,技术人员会先清理树洞的腐木,干燥树洞环境,磨平树洞“伤口”,喷洒杀虫和消毒药水,再进行树洞填充和仿古着色修复。
“最难的部分是填充材料的选择。”蒋权说,为找到适合的修复材料,公司从北京等地的专业机构引进填充材料,但均‘水土不服’,材料不能与本地古树的材质相结合。
于是,蒋权与公司决定自主研发填充材料。他们积极与国内外专家交流合作,在历经上百次试验和调配了几十种填充材料后,成功研制出了最适合本地修复古树的填充材料。蒋权说:“时代在发展,得为古树名木保护插上科学的‘翅膀’。”
古树“设计师”:保护古树留住乡愁
走进融安县东起乡,只见一株株古树挨着房屋自然生长,枝叶一簇搭着一簇,树下是用片石堆砌而成的树池,母鸡带着小鸡穿过树池的小洞在树下觅食。
这样美好的一幕,谁能想到,这里的古树曾因为水泥硬化濒临死亡。
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管理科科长袁茜茜介绍,很多村民缺乏古树保护知识,认为树木长在自家屋前就属于私有财产,硬化古树周边的地是私事,没想到因此破坏了古树的生长环境。
为破除信息壁垒,袁茜茜主动吃透条例,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进课堂为园林从业者讲课,进村入户为村民讲解古树保护知识。
经过长期动员、宣讲和实地指导,村民的观念逐渐改变了。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给古树堆砌树池,保留乡村原貌,让古树重新焕发生机。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保护古树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文化账’。”袁茜茜说。为此,她更活跃于乡村,用脚步“绘画”美丽乡村,为古树制作“身份证”,对其历史、生长状况进行登记;推行林长制定期巡查、记录和保护古树;制定和打造古树名木养护标准与示范样板等,让古树名木的保护有章可循。
古树“管家”:细心呵护“绿色记忆”
鱼峰公园里,有一株百年树龄的青檀树,有一个近百年的亭子,从远处看去,它们如相知相守的恋人依偎在一起。鱼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莫松告诉记者,别看它们现在相安无事,之前差点因为地盘的事“打架”。
亭子名叫钢军亭,建于年,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北伐战争中的战绩而建立。青檀树生在亭子旁的峭壁之上,石缝之间。白驹过隙,青檀树靠到了钢军亭的边缘,影响亭子安全。
保亭还是保树?大家为此争论,但莫松坚持保亭也保树,他认为古树与古建筑都是“活文物”。为此,他翻阅古树保护相关条例寻找解决办法,咨询相关部门与行业专家,最终决定在古树上设置钢索、搭建支撑杆,将树干向外拉伸,引导树木向外生长。
在实施过程中莫松遇到了很多困难——材料需搬运上山、施工得高空作业、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但他咬牙坚持,天天到施工现场盯进度。为保护古树,他在钢索增加了胶垫,以减少钢索对古树的伤害。
“古亭与古树之间计划预留8至10厘米的距离,目前只将两者分开约4厘米。”莫松说,一步到位会损害古树木质部,之后公园会按步骤拉开两者的距离。
一株古树名木的命运就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管护者观念变化,让更多古树名木得到了精细化、个性化的呵护与照顾。(来源:柳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覃珩)
分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