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山村,那些人》作者刘居彬
电动打场,查看水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百亩坪的小麦扬花期已过,多亩麦田葱绿一片,麦穗嫩绿透白,拥挤着向上探头争夺阳光。这几天,向阳溪连续三天开闸放水,给麦田浇灌浆水。晚上,家家也是灯火通明。
赵学进带着他的电工组,在新建的打麦场上调试新买的打麦机。德旺爷写了两个大大的“丰”,红底黑字,分别贴在打麦机和电风扇上。酸草莓这些天也借着有电,夜夜监听信号。何德才从向阳溪路过几次,都见酸草莓墙头那块砖平放着,也就垂头丧气悄悄地离开了。
天快黑的时候,田禾庆从县里回来了,背回来一个扩音机、一个唱机、几张唱片和一个大喇叭筒子。赵学进放下手头的活,连夜把高音喇叭架在了队部房顶,接好线,单等送电试机了。
这天,田禾庆和赵学进起得特别早,赵学进去开闸送电。田禾庆在队部打开扩音机,铁皮扩音器内的电子管逐渐变亮。他对着红布包着的话筒吹了两下,开始说话:“喂,喂,听见了吗?”
说完,田禾庆从队部门口探出头,大门外的赵学进示意高音喇叭听得很清楚,田禾庆又回到屋内。
“喂,喂,社员同志们,这是咱村的高音喇叭,是县里奖励咱村的。”
社员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张望,最终在队委会的房顶上看见多了一个大喇叭,正对向阳溪农庄的三排房子说话。
“这几天,大家也看到了,百亩坪的麦子已经焦头了,该收割了。咱就按原定计划今天开镰。大家收拾一下,就到队部门口集合吧。”
这天恰好是芒种,向阳溪正式开镰收麦。与去年一样,社员们列队唱歌迈向田野,只是今年他们更多了自信,歌声更加豪迈嘹亮。不知咋的,今年不少社员们不仅不担心去年那场洪灾,反而心里还隐隐约约希望下点雨来,就连田禾庆心里也是如此。
半晌休息时,田禾庆望着身后一捆捆麦子,对排长说:“你说现在要是下一场跟去年一样大的雨,你说今年咱村会咋样?”
“那还用说,丰收呗。真要下雨,无非是耽搁两天收割。你是担心水库的水不够发电、打场,是不是?”排长说。
“你看,前一段浇灌浆水,水库的水几乎快用完了,葫芦沟流下来的补充不上来,打麦机至少也要连续两天不停,才能打完场。我是真担心水不够用。”
今年,向阳溪因为有了机械,他们改变了沿用千年的马拉石磙碾场的打麦方式,省去了摊场、起场等多道打麦工序,而且形成了割麦、运送、打麦、扬场的流水作业工序。田间一龙麦子被割到,一捆捆麦子装车,梁大车扬鞭将一车车麦子运到打麦机旁,一群妇女轮番将整捆整捆的麦子送进飞速转动的打麦机,一波男人把麦秸挑起搭成麦秸垛,另一波男人从打麦机下不停掏出麦子,对着大型电风扇扬起,瞬间麦糠飘走,落下一地麦粒。
有了电力机械,今年的麦收省工省力,进展非常迅速。开镰第一天,亩的麦子就成了收割、脱离,到最后颗粒归仓。即使天下雨,麦子已经存放到场房里去了,根本不用再担心水冲走麦子的事情再次发生。
田禾庆盘算着,今年收成比往年收成又多出三成,照此速度两天两夜就可完成麦收。他最担心的还是水库的存水量。如果没水了,这条工序上的马达一停,整个麦收就会停工。
晚上,山村的月亮像水洗一般清澈。借着月光,他走向葫芦沟,来到水库上游。静静的葫芦沟只有那股涓涓溪流,咕咕作响。溪水时而钻进石块,时而露出地面,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水塘。每个水塘都跳跃着数个时圆时扁的月亮。看到这股溪水,田禾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是它滋养了向阳溪多口人,是它让今年的麦子有了好收成,是它让向阳溪用上了电,实现了电气化。
他蹲下身,观察着水库的水位线,盘算着水库水量和打麦需要的时间。他似乎心里有底了,他估算水库水量至少能够用到明天傍晚。如此,百亩坪的麦子应该大部分已经收打完成,剩下的即使没电人工也很快能够完成。
月光下,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山乡丰收季节的清香。
田禾庆往回走着,步履轻快,不禁也想唱一首
公社喜开丰收镰01:49来自文海惊涛:
旭日哎东升哎红满天,
社员集合在村边,
精神抖擞浑身劲,
好像战士上前线。
一片笑声一片歌,
公社喜开丰收镰。
丰收哎歌儿哎满山川,
集体力量大无边,
艰苦奋斗学大赛,
战天斗地意志坚。
抓革命来促生产,
迎来一个丰收年。
镰刀哎飞舞哎红旗展,
稻浪滚滚金光闪,
飞镰喜收战备粮,
你追我赶干的欢。
毛主席指路咱们走,
继续革命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