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市九十九溪田园风光项目的藕田里,国家Ⅰ级保护鸟类彩鹮正悠闲地觅食(如图),栗紫色羽毛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金属的光泽,吸引了各地观鸟爱好者前来拍摄;在晋江池店镇田洋村的农田里,珍稀鸟类栗苇鳽现身,被泉州市观鸟学会成员拍摄到,这也是栗苇鳽首次在泉州被记录到……
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做客”晋江,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幅幅美景。这得益于晋江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获得感。
好空气天天有
流域“颜值”天天升
来自晋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晋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县市排名中,比去年同期上升6名。
从年起,晋江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两年保持%,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这份满分“期中卷”,晋江空气质量优良的连续天数已超天。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晋江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的努力。近年来,晋江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大气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整治成为重要抓手之一。
晋江市深沪镇东海垵集控区是印染企业的集中区,园区内原有17根烟囱、67台自备分散燃煤小锅炉和导热油炉,能耗高,污染大。如何解决影响节能减排的现实问题?年,晋江将东海垵集控区印染企业全面淘汰燃煤蒸汽锅炉,使用清洁能源,作为促进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
经过建设,年4月,福建省福能晋南热电有限公司对东海垵集控区印染企业进行集中供热。“以前17根烟囱往外冒烟的时候,整个东海垵给人感觉‘黑压压’一片。现在园区企业实现集中供热,不仅有效解决了小锅炉安全隐患多、维护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也推动了东海垵集控区供热模式逐步由零散耗能型向集约经济型转变。”晋江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集中供热后,东海垵集控区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多吨、氮氧化物多吨、粉尘多吨,每年额定用煤量少5.5万吨,真正实现地方、社会、企业“三赢”。
沿着梧垵溪英塘支流而行,一簇簇黄色美人蕉开得艳丽,鸢尾、再力花、梭鱼草等紫色系的花朵点缀其中,翠嫩欲滴的狐尾藻成片漂浮在水面,瀑布般的爬山虎在河道的桥墩及两旁的墙面“安家”。眼前的河道种满了20余种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貌美如花”,更提升了河道的自净功能。
梧垵溪是晋江市内第四大河流,也是唯一一条境内发源、跨境入海的溪流。十几年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梧垵溪流域水质日益恶化。自年起,晋江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环境治理,往日脏乱的溪流逐渐“旧貌换新颜”。
“这里的环境改头换面,水清见底、风景优美。闲暇之余,很多工友都喜欢到梧垵溪畔散步锻炼。”在周边工厂上班的王女士如是说。
这些年来,晋江通过实施流域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河道微景观、滨水休闲步道、临水主题公园,彰显了各条流域的生态景观特色,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小蟹横爬海湾
石窟变成“秘境公园”
在晋江沿海大通道,漫步生态步道,迎着海风,可见成片红树林在水中挺立生长。红树林下,有小蟹横爬、弹涂鱼跳跃,其中野趣令人欣喜。放眼望去,美丽的“蓝色海湾”,一幅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海湾蜕变得益于晋江正在推进的省重点项目——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该项目位于陈埭镇沿海大通道外侧,总面积约亩。
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整治范围历史上是特色产品“陈埭蛏”的传统养殖基地,年互花米草入侵后,生长迅速,蔓延面积达多亩,侵占大部分滩涂,挤占红树林和陈埭蛏生存空间,导致鸟类失去栖息和觅食空间,严重威胁区域生物多样性。
为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晋江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启动“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目前,包含互花米草整治工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在内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验收,进入管护阶段;包括“绿趣园”“渔趣园”“沙趣园”三个景观节点和园路、生态步道等在内的二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0%,进入收尾阶段,市民和游客期待的“高颜值”海岸线正揭开面纱。
在永和巴厝村,一个石窟生态公园正逐步显现在人们眼前:矿坑瀑布、高空栈道、石艺走廊、亲水平台等,石窟群华丽转型,“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秘境公园”;另一座石窟公园——西坑石窟林坚文化公园同样配套完善,景色宜人,重点突出“石窟景观”与“闽南文化”元素。
“巴厝、西坑两处石窟生态公园项目是今年晋江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永和镇扎实推进生态修复的重要实践,在晋江尚属首创,将给永和镇带来环保及旅游产业‘双收益’。”永和镇副镇长黄鹏程表示。
永和曾被誉为“中国石材之乡”,但是石材开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永和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累积了一定的“生态负债”。据了解,永和共有石窟处。在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和永和镇的联合推动下,永和先后对十多个废弃石窟进行回填和生态修复,新增绿化近千亩,并在玉湖、后埔、内厝等多个村建成生态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和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巩固生态综合治理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壮士断腕谋新
绿色转型才有出路
日前,凤竹纺织安东新厂项目竣工即投产,预计年产面料15万吨,项目进入实质性达效阶段。从凤竹纺织老厂再到凤竹纺织安东新厂,展现的是一个传统纺织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创立于年的凤竹纺织位于晋江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小区、写字楼、商场等林立于厂区四周,即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设施和技术改造,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制约,其依然处于“四面楚歌”的严峻形势。
为彻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晋江实行“退二进三”,政府、企业同向发力,全力推动厂区实施搬迁,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落地前置手续。
如今,凤竹安东新厂践行绿色发展,引进25项智能、绿色高科技制造技术,建设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印染工厂,多项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是全国纺织行业首个工业绿色建筑“三星”项目,是纺织行业第一家整体实现产线联动智能立体仓储物流系统的企业。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一直是晋江不懈的追求。
全民动员、持久发力、久久为功,一个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生态晋江正成为现实,全民也将乐享“生态红利”。
(记者阙杨娜)
来源:晋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