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ChatBot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了,意指可帮助人进行对话交互的对话机器人,也简称为Bot.。本文主要阐述ChatBot的概况,方便你了解NLP领域目前主流的应用对话机器人的基础详情,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ChatBot类型
按照访客预期的机器人应答方式的不同,ChatBot分为3个类型:咨询型、闲聊型、任务型。
通常为访客期望就自己提出的问题,机器人能给出相应的专业解答。表现为一问一答的形式。机器人相当于一个“知识顾问”,做“答疑解惑”的事情;闲聊型:访客的预期是可陪伴自己聊天的机器人。无论访客说什么问题,机器人都可以接得上,聊得上。访客期待的不是某个具体目标的完成,而是情感上的陪伴;任务型:通常为访客期望就自己提出的问题,机器人不仅能给出专业解答,还能主动反问获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信息给出不同的解答。同时还可完成一些任务指令。广义上将,无论是“专业解答”,还是“完成任务指令”,都是完成任务,故为“任务型”。
Why:为什么这么分?
这样的划分方式,相信大家已经见得很多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划分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对话的本质
对话的本质是:对话双方的信息同步。(此刻停留10秒钟可回想下你接触过的各种对话)
对话只是工具,在对话中的信息传递,即对话双方想通过对话传递的信息,才是对话的意义。
举个例子:你跟你的朋友说:“我们去玩吧!”你的朋友接收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他心里会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为啥突然要去玩”、“啥时候去玩”、“去哪里玩”。因为这些信息,你没告诉他,他需要获得这些信息,以达到与你同步的阶段,才能进行下一步:去完成“去玩”这件事。而对话,就是达成信息同步的工具。(难道他跟你眼对眼对视下就可以知道嘛?)
2)AI现有的技术发展限制
虽然AI迎来了新的一春(相对于以前的发展),但是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NLP技术,目前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或者说,一小部分问题。一个对话系统中,真正用到AI技术的,目前是基于框架的识别体系,而这部分,也仅仅占对话系统10%-20%(具体我们可以专门开一篇文章详细分析,这里暂不赘述)。
而基于识别框架,目前最容易达成的,就是“指令式”的对话(没错,这里是我给它取的名字)。比如,你对机器人说:“帮我订张火车票”(抱歉我还是用这个快被说烂的例子)。“订张火车票”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指令。机器人通过识别意图“订张火车票”,马上可进行相应信息的填充(词槽填充追问),帮访客完成“订火车票”的任务目标。
相反的,一些“非指令式”的对话,对话系统很难通过现有的AI技术处理。比如,在医疗营销机器人中,访客问“我最近肚子有点痛”。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指令,机器人并不知道访客的意图是什么,甚至人也很难知道。“肚子痛”很可能是肠胃的问题,可能是女性疾病问题,等等。现有的NLP技术无法识别,因为无法做逻辑推理。
所以,现有的ChatBot能处理的,且擅长处理的问题,是那些指令式的问题,这就对应了我们刚才说的3种分类中的两种:咨询型、任务型,这也是目前应用于商业中最广泛的两种类型的ChatBot。而另外一种闲聊型,是基于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对话方式,是现有神经网络可支持的实现方式
What: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从访客的预期来看,可以分为2大类:任务达成(Getthingsdone)与情感陪伴(Ge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