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踏遍千山万水,只愿你还是你散文

踏遍千山万水,只愿你还是你

文|常静

“如果与灵魂相近的人在一起,当你遇见和识别他,在他的眼睛里会看见自己。”当我遇见《月童度河》这本书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油然而生。

认识她的时候,她叫安妮宝贝,从年她的第一本《告别薇安》一路追随,高中的时候陆续看了她的《八月未央》《彼岸花》《二三事》《莲花》等,虽然题材、故事均不相同,但却拥有同一个主题:在混乱迷离的世界中,破碎的个体努力实现对自我的坚守和确证,却始终不可得。

再后来离开校园,工作,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她的书了,直到年遇见《月童度河》这本书,而此时,她已经改名为庆山。“庆”有欢喜赞颂的意思,这是她现在喜欢的做事基调,对事物和世界怀有敬仰;“山”则是她在旅行中经常要遇见的景物,有一些山是从海洋编出来的,看起来很结实温润,其实是将天地连接在一起。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她自己说过是一种内心身份的转换,像是柔软都化作了坚韧。这大概也是一个写作者对待写作的态度的转换。

与之前《素年锦时》《眠空》那种碎片化的个人呓语不同,《月童度河》里的散文如实记载了她的写作、阅读、旅行,对情感的体悟,与亲友共处的点滴,以及生活的琐碎细节。她的文字可以让人平静,不带浓烈的情感因素,不会有过多精神损耗,选择和过滤之后的内容会不断启示你、冲刷你、充实你,有的甚至能补益你。这些文字就像夏日清晨的阳光一样,清凉而明亮。

散文的连贯性不像小说那样紧凑,你可以随意翻开一页进行阅读,有时候只是她喝茶、做饭、朋友聚会和散步的日常,但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你会被这种平凡日常的场景所启示,进而化解掉你内心的嘈杂、烦恼和困苦;有时候只是她对阅读中文字的一些解读,对现代社会、儿童、衰老、死亡的思考感悟,书中选用的字词都是极平常的汉字,在她的组合之下,会有一种别样、独特的美,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位置和意义,字面的本身就存在一种朴素的美感。

跟年出版的《素年锦时》这本散文相比,《月童度河》有了更多家常与日常的细节,没有刻意的小资趣味与格调,而有一种朴实踏实的质感。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庆山出现在了读者面前,比如在《银杏》中,她谈到自己写作长篇时的焦虑和艰辛,“昨天试图调整结构,电脑里密密麻麻的字逐章拉过,一时有崩溃感,迅速把电脑关掉。清晨起来决定再战。深夜,独自在厨房,一口气吃掉三个花卷和一盘剩下的土豆丝。觉得饿。”但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读到这里不免会心一笑,你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在工作压力大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内心的空洞仿佛可以借助食物的填充而得以圆满。这或许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但庆山的确很少在作品中呈现焦灼、食人间烟火的自己。这种接地气也体现在文风上,因为有更多具有现实触感的情节刻画,庆山的华丽形容词堆砌有了极大的改观,语言平实了许多,并且整部文集并没有什么激烈撕裂的情绪,而始终保持着一和冷静和自制。

最后说说我对书名的理解吧,月童度河,岁月的孩童度过生活的河流,我觉得“河”作者一定是在比喻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而度河便是面对挫折和度过苦难的过程吧,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年龄段,都是在不断成长、不断领悟、不断前进。看《月童度河》,读的是生活姿态,踏遍千山万水,我们面对的终究是自己,但愿在时光的河流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单纯、通透、欢喜的人。

常静,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作协会员。喜欢写作、烹饪、手工和阅读。-年间诸多新闻及文艺稿件在《中国机构编制网》《兵团日报》《叶尔羌报》等杂志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