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日报记者段晓芳
过山车般的轨道上,助滑、俯冲、飞跃、缓冲、落地,一气呵成、行云流水……12月3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随着北欧两项大跳台官方训练开始,这座自设计之初就备受 走进“雪如意”,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精心与匠心,让中国元素与绿色理念辉映交融。
“雪如意”的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据介绍,这一造型创意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提出的。跳台环形顶端、赛道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
站在媒体看台对望“雪如意”,雪道莹白,雄踞山巅,两个巨大支柱支撑、半悬浮于空中的顶峰俱乐部正是“雪如意”的“柄首”。而蜿蜒起伏的S形赛道便是它的“柄身”,最底部的结束区和观众区则是它的“柄尾”。
据介绍,“雪如意”是北京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明星”场馆,两条赛道,分别由落差.2米的大跳台赛道和落差.7米的标准跳台赛道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跳台滑雪场馆。
“国外的跳台滑雪赛道大多建在土石方等填充物之上,但是,咱们的‘雪如意’则另辟蹊径,将米长的赛道‘架’在了空中。”谈起“雪如意”,设计人员字里行间满是自豪。
“建筑造型设计有大量的悬挑架空等元素,对施工质量、精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们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回忆建设过程,施工团队豪情依旧。
“‘雪如意’建在山谷间、长城下,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这是长城文化、体育运动、奥运精神的完美交融,我想也是这届冬奥盛会的一大亮点!”崇礼区政协历史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朱阅平深有感触地表示。
不仅如此,“雪如意”还是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场馆的典范。它的选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与形状都与竞赛需求高度契合,被认为是“天生的”跳台滑雪场地,因此无需对山体进行太多切削。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环境友好施工做法,赛道部分以支桥的方式架设,保证了原地表泾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周边山体植被也将进行恢复。
场馆建设上,“雪如意”执行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标准,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利用、山体生态修复、建筑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加外遮阳设计、市政管线集中于地下管廊设置、利用透气防渗材料实现水体净化等新技术。地表水收集技术,让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可以被用来重复造雪。
万事俱备,东风已来。独具匠心、满满中国元素的“雪如意”整装迎检,相信,它所蕴含的吉祥如意必将寓意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