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8月末,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姿态各异的白云,一缕缕阳光洒在周边的山麓上,乘车从贵阳驶向盘兴高速公路,一路风景宜人。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态环境脆弱,对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保要求极高,为了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让千里通衢通达千家万户,我省始终秉承“最小破坏”与“最大保护”的原则,修建绿色生态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绿色公路,一路绿意盎然
减少破坏,边坡常绿常青
“盘兴高速见证了我们的绿色理念从摸索到成熟的过程。”谈到石漠化地区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涛十分自豪。
绿色公路——盘兴高速
年3月,盘兴高速正式由交通运输厅与财政厅联合推荐申请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示范项目。作为连通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绿色公路,盘州高速所经地区生态脆弱,易遭到破坏,做好水土保持,减少对大自然的创伤,成为了建设者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以前,我们建设隧道时都是大刀阔斧地对山地进行‘开膛破肚’,但石漠化地区山体脆弱,一旦周边的植被遭到损坏,几乎没有可能恢复。”胡涛说。在他看来,绿色公路建设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手段之绿”。
在盘兴高速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通过“微创”施工,实现了对周边山体的“零开挖”,建设过程用轨道运输、缆索运输、塔吊出渣、溜管出渣等方式和措施,达到了对周边环境的最小破坏。
直至今日,驾车行驶在盘兴高速上时,留心注意每一个隧道的入口,都会发现周边植物生长茂密,郁郁葱葱。
绿色公路盘兴高速保田服务区
车辆在茅草坪大桥上行驶时,车上的人几乎不会发现大桥下方是一条河流。
按照最初的建设方案,公路通往此处,不仅要对边坡进行大面积开挖,还要对河面进行填平。“当时我们发现,这样的做法不仅会破坏原生植被,还会改变水系,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造成滑坡、塌方等环境风险。”经过多次的调研评估,建设团队决定将路基改为桥梁,不仅能节约用地,还能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
路改桥的设计说起来、看起来很容易,但最终却多花了余万元的建设成本。“绿色公路建设的工程中,时常会出现成本大幅度超支的情况,但是从整个绿色公路的寿命周期来看,却是实现了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的双赢。”胡涛告诉记者。
低碳“开路”,新能源点亮隧道
在胡涛的记忆里,当年建设盘兴高速时,因为没有经验,建设者们对每一个途经地的方案进行了反复“敲打”,就是为了提高整条道路的生态环保标准。
在石漠化地区绿色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一路产生的弃土弃石可以说是产生量较大的污染物。
盘兴高速的保田服务区外,建设者们则实现了该路段的“零弃方”。
“当初修路时,原本打算从中间新挖一个小隧道,但考虑到挖隧道产生的弃土、弃石还需另找弃土场丢弃,不仅要新增土地占用面积、加大成本,还有可能造成生态的二次破坏,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将小山包挖掉,弃土用于周边复绿,弃石则原地填充路基。”胡涛说,该路段实现了弃土弃石全收集全利用,实现了“零弃方”。
这种新的探索,在年被运用到了同样处在石漠化地区的绿色公路——兴义环高的建设中,整个兴义环高全长54公里,全程施工做到了“零弃方”,真正实现了低碳建设。
“你看,前方就是我们的光伏隧道。”盘兴高速司家寨隧道,是全省首座光伏隧道,隧道口成片的光伏板通过吸收光能,再自动转换为电能为隧道提供照明,整个隧道自建成以来没有产生一分电费。
绿色高速公路“光伏隧道”路边的光伏板
“我们光伏板所产生的电,多出的部分还能同步并入电网,向电网输出电能。”盘兴公司副总经理骆科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这条高速开通运营以来,该隧道使用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近2万元的成本。
而在上坡地隧道口,建设者们通过减少山体损伤,将自然光尽可能多地引入隧道内部,整个隧道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线实现照明,无需再安装其余照明设施,也因此成为盘兴高速唯一一条“零碳隧道”。
“绿色公路的建设思路是一点点累积成熟的,这两年在兴义环高的建设中,我们将这些思路全部加以利用,目前,已建成五个光伏隧道,真正实现了低碳节能。”胡涛说。
融地方特色,沿线风光常在
在盘州通往兴义的路上,有许多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丹霞山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徐霞客黔游42天,用“特拔众山之上,石峰峭立……此峰以峭拔擅秀”描写丹霞山的壮美。如今,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丹霞山的美也为更多人熟知。
从丹霞服务区远眺丹霞山
在丹霞服务区,有一个观景平台,可远眺丹霞山。据介绍,当初为了增加驾乘人员的旅途感受,建设者多次更换服务区的选址,最终选择了这处能一眼看到丹霞山的地方。
作为盘兴高速、兴义环高的项目负责人,胡涛告诉记者,这两条修建在石漠化地区的绿色公路,见证了贵州公路建设的绿色理念从摸索到落实的过程。
“楼纳”,布依族语意为“美丽的田堤”,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楼纳村就位于黔西南州义龙新区。
“最初的设计是要将村落一分为二,但是为了保护美丽的田堤,我们依据实际更改了方案,将道路从村后山以隧道通过,让楼纳村保持宁静。”胡涛说。
而在马岭河国家级风景区,为了保护马岭河瀑布群的“雄、奇、险、秀”,建设方通过对5条线位进行反复对比,最终选择了对环境影响更小的建设方案,最终实现了“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修一条路,成一片景。
作为我国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贵州具有典型喀斯特山区地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近年来,我省依托道真至瓮安、盘州至兴义绿色低碳高速公路、平塘至罗甸省级绿色示范高速公路、都匀至安顺部级绿色示范高速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荔波至小七孔旅游观光公路等示范工程,从绿色能源应用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智慧公路、绿色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绿色公路建设水平,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绿色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大批丰富可借鉴的经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申云帆
编辑徐微微
二审杨韬
三审闵捷